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为何张江总部园、集成电路设计园、金融数据港、医械园、机器人谷、人工智能岛皆脱颖而出?
发布时间:2021-01-28 点击:518

  “聊聊吧!”把准备好的素材放在一边,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主动揭开了话头。最近几周他的日程表被排得满满当当,连周六日以及午饭晚饭时间都安排了工作。可眼前的袁涛,脸上丝毫看不到疲惫的神色,爽朗率真,思路敏捷。

  三年前,袁涛刚到张江不久,就遇到了挑战。张江由原先的高科技园区转变为一座科学城,创新资源平台加速集聚,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功能规划同时进行,既要承担着张江国家综合创新中心赋予的原始创新使命,又要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升级拓展,抢占新的世界前沿产业阵地。千头万绪,万众瞩目,开启了他最忙碌的三年时光。

  “就像在肥沃的庄稼地上播撒了种子,和风细雨一来自然长出了果实。”最近几年,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对张江功能定位的提高,加速了张江“万有引力”的形成。尤其是2015年张江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2016年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获批,所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加速向这里集中。

  而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细胞治疗、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和领域也迎来窗口期。风口之下,新的力量野蛮生长,已有的产业转型重生。新兴科技力量集聚的张江科学城正焕发着青春活力。重磅新药、国产芯片在这里喷薄而出。特别是浦东30年形成的六大“硬核”产业与张江科学城的产业基础密不可分。如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上海市近1/3。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整个产业链条也集中分布在张江范围内,其中2019年,张江集成电路设计业产值占上海集成电路整体产业28%。

  “张江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是张江坐了二十年‘冷板凳’熬得住、活下去才看到的曙光,是前辈们厚植创新土壤的必然结果。”三年后,袁涛对张江产业基础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

  作为张江科学城建设主力军,如何让张江科学城在疾风浪涌中为科技工作者守得一方“静”土?如何在英雄辈出的“热”产业中打造出一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决策设计者在思考着,张江集团作为园区开发建设者也在积极探索。

  风口浪尖之上寻一个擎旗手

  近几年,一场智能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张江的企业投入这场智能革命洪流,要在风高浪急处寻一个擎旗手。

  “作为国有企业,张江集团只有率先打造出集中度、显示度,它的辐射效应、引领效应、带动效应才能突显。”袁涛表示,张江的资源愈是集聚,愈是体会到“不断提高集中度和显示度”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张江有几千家大大小小的企业,不能像一片散沙,撒在9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何聚沙成塔?袁涛给出回答是,聚焦世界前沿科技。

  产业是张江的魂,离开了产业,科学城也不复存在。张江不能忘记初心,所以要高举产业发展大旗。很快,张江集团率先举旗亮剑,张江人工智能岛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迅速成为科技网红打卡地,并带动全球科技企业纷至沓来。

  

  今年5月一次研讨会上,袁涛表示,张江将以人工智能岛为核心,在张江中区打造张江人工智能集聚区,而由“岛”变“区”的重要一环,就是打造张江AI赋能中心。这一开放式平台,将助力张江地区重点打造的张江总部园、集成电路设计园、金融数据港、张江医械园、机器人谷等产业园区,起到辐射张江、联动浦东的作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张江90多平方公里的产业版图上,位于张江中区的张江人工智能岛、张江南部区域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位于张江康桥板块的张江机器人谷,空间上看似独立分散,实际上相互之间又产生着必然的联系。例如,手术机器人就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软件信息等技术的集大成者。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最集中的领域之一,”袁涛表示,张江打造机器人谷集中在医疗机器人前沿科技方向,一方面与中区的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相互牵连、呼应,同时又依托于张江原有的微创、复星等医疗器械龙头企业。他认为,张江目前几大特色产业园区都是为了提高这里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张江正在康桥板块打造机器人谷。目前张江康桥已引入世界500强企业20多家,注册上市企业18家,规上企业360家,园区产值产出占到了整个浦东新区的约1/5。预计到2025年,张江机器人产业的总体发展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园区内机器人工业总体产业规模700亿,入驻机器人核心企业150家。

  “通过塑造一个新的高地,聚集一个新的门类,可以带动原有产业发展更新和迅速迭代。”袁涛相信,随着集中度和显示度不断显现,领域内企业到这里会发现人才好找、上下游好配套,逐渐形成“近悦远来”的产业生态。

  万有引力之下万物生长

  过去两年,张江科学城的众多跨国企业频频在已有外资研发平台基础上提升能级。微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实验室、IBM Watson Build 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地人工智能岛,张江集团旗下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与强生联合创办的JLABS@上海,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默克技术与培训中心和上海创新基地纷纷落地张江……跨国巨头来得如此之快,又如此密集,让我们不禁好奇,张江集团与外企打交道的秘诀是什么?

  袁涛向我们说出其中朴实的道理:“想要跟人家谈得来,你的想法要和人家的想法合拍,就像两个人交朋友,有共同语言、共同的价值观非常重要。”言下之意不难理解,面向世界前沿科技创新需要一个主体丰富多元的科创生态合作,这是跨国科技巨头和张江集团共同的愿景和目标。跨国研发集团也有借助新兴科技力量和张江创新生态发展自身的需求。

  

  “风口来了,随着产业的融合跨界、更新迭代,没有一个人可以关起门来搞创新。”袁涛的眼前似乎豁然开朗,新的科技革命来了,需要打开大门构建新的护城河。

  对跨国企业而言,在张江可以快速找到他们的合作伙伴,两方合作以后,又可以快速找到应用场景将研发出来的产品落地。张江集团也一直致力于帮助这些跨国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推动和国内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合作,加快产品落地引用的步伐。同时也引导这些可以助力机器人、生命科学、芯片等重点领域的跨国企业及国内的龙头企业打造各自的AI专属赛道,聚焦各自优势产业,加速各产业领域的场景融合和应用创新。

  在这种创新主体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下,又有大量的高科技初创企业在这里诞生。原来在大企业搞研发的人才走出舒适圈,陆续创业。如原先在罗氏的陈力创立了华领医药,微创的聂红林创立了逸思医疗,展讯通信担任执行副总裁的秦岭创立了琪埔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张江却能持续留住高科技人才,吸引他们将企业放在这里,其中的魅力何在?

  “造城的目的是什么?还是产城融合,助推产业发展。张江的前辈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指出产业发展方向,现在不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丰富,将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继续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袁涛说到。

  的确如此,从二十年前的集成电路到后来软件信息,到现在的人工智能;从生物医药到医疗器械,再到如今的五医(医药、医械、医疗、医学、医养)融合……张江在原有产业的土壤上,伸出无数个垂直细分领域的枝蔓,又不断向上生长,攀登科技研发的高峰。要在这里形成一片“热带雨林”就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分、土壤。这就是张江创新生态“集中度和显示度”下产生的万有引力。

  科学城里激情燃烧

  今天的张江科学城,尤其是核心地带张江中区,已褪去了过去产业园区单一的研发生产气息,咖啡馆多了,孵化器多了,创业者也多了。基础设施也在完善,前两年开通的13号线直接通到了张江中区。位于国创中心的张江书房也越来越被人熟知。“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加快落成,跨国总部云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在张江科学城未来规划设计图上,高达320米的“双子塔”被人们称为向全球开启的“科学之门”,给这座规划不过三年的科学城平添了几分高大上的气质。那里将成为智能化的中央商务区,其中的应用功能也将开放给创新企业,成为其展示创新产品和技术实力的大秀场。不远处,从川杨河之上的张江科学会堂眺望,西南方向是张江人工智能岛,南方和东南方向是张江中区的基础研究区,一批国家级重大科学设施和近2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环绕。

  “科学城的‘颜值’不只是双子塔,不只是高楼大厦,还要有人与建筑的关系、人与城市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要让敢于冒险的创业精神、探索进取的精神,对世界的好奇心在科学城空间里凝聚碰撞,提炼出张江科学城的创新精神,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采访中间,袁涛句句不离“自由”“颜值”和“气质”这些热词。这是90后的张江该有的新锐与激情。

  人民城市人民建,袁涛觉得张江科学城的“人民”就是创业者、科学家、企业家以及在这里奋斗的白领。张江科学城的初心——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最终都是为人服务的。没有高端人才的集聚,没有创业者的集聚,缺乏想象力、向心力的地方,是不可能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的。

  张江集团同样在焕发着青春。在“十四五”阶段,张江集团将要面对的新挑战:如何把产业生态作为区域的核心竞争力,而非空间、政策,跳跃“成本陷阱”;如何超越地域边界,在更大范围内链接资源、整合资源,纳入张江生态体系;如何强化与产业强关联,促进区域生态的精细化、精准化和集成化,并体现在产业组织中的作用。

  

  袁涛说,张江集团的“十四五”目标是面向生态开发3.0,从“科技地产商”向“科技生态运营商”转型,下一步更要转型为科学城数字集成服务商当好张江科学城的开发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组织者、科创生态营造者。张江集团未来将更加注重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重支撑。张江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精神气质,张江精神是什么?张江集团有责任通过软实力的打造,促进新时代张江文化、张江精神的形成。

  “张江一直在规划,但没有脱离原来的方向,都是在原有产业赛道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提升。初心不改,持之以恒!”

  在袁涛畅想中,未来科学城的蓝图应该是这样的:

  “宜居、宜业、宜想才是科学城该有的气质。如果周边的环境不能让你产生智慧的火花,不能产生很多奇思妙想,这个地方就不是科学城。”

  “万类霜天竞自由,科学城今后城市建设中会有很多的公共空间,科技、人文、艺术自由交流的聚合空间,让科学家和企业家在自由的空间中尽情去挥洒、去创造、去迸发灵感。”

  如果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少年张江创新精神。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提高集中度和显示度,争当世界一流科学城,兼具产业引领的责任担当,原始创新的科研情怀;与甘做冷板凳的耐心一脉相承,同时有着破除一切沉疴枷锁的青春锐气,正是如今的青年张江。

  在对张江未来憧憬畅想中,袁涛渐渐回到现实。突然想到还要参加一个会议,匆匆与我们道别,继续赶往下一场。让我们不禁想起,二十年间,同一片土地上,和他一样行色匆匆、步履铿锵的张江建设者们就在一天天忙碌中,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黄金岁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新闻资讯
13641824105
李经理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