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滩产研院
当前,在国家开发区政策引导下,全国多地加快特色产业园建设步伐,以上海重磅推出首批26个特色产业园为标志性事件,各地政府纷纷学习实践,湖南、天津、广东、安徽、四川都从省(市)层面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和审批名单。
上海:2020年3月上海市发布首批26个特色产业园区,2021年4月第二批14个特色产业园区正式对外发布,2022年6月发布第三批13个特色产业园名单。
一、上海的特色产业园实践
从上海的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来看,在规模上政府并没有做出硬性规定,有大有小,小则几十亩,大则十几平方公里;物业形态也是各不相同,有大项目供地形式,也有单独的二级园区项目,也有一二级结合的园区项目。产业方向从第一批的七大方向也扩容成了十个,一般采用公司化运作形式,开发主体以平台公司和市场化主体为主。
从支持政策来看,在土地政策方面值得关注的是针对重大项目,提出了50年出让期,另外在提升容积率方面也明确了下限标准。金融方面确实有真金白银的4个1000亿元规模的基金,包括对产业投资、新基建建设、中长期信贷专项、以及园区的二次更新改造。上海市层面推出三批园区名单,用于全球招商,后续则市区联动,由各区推进后续创建申报、考核;先建后评区政府层面进行动态考核。
二、广东特色产业园
广东省的特色产业园申报对象也是要求是省级园区,面积不能低于1500亩,且必须含有城乡建设用地,以开发区“园中园”形式为主,二级园区也是比较少,产业方向圈定在广东省提出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实也是比较宽范围的,以政府主导的项目招商形式为主。特色产业园牌照由省工信厅授牌,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原则。
三、湖南特色产业园
湖南省是典型的园中园申报形式,申报对象限定省级以上园区内的园中园;并且有明确的规模要求,用地不能少于1500亩,从发布名单来看大部分是企业供地形式,纯粹的二级园区较少;产业方向不仅限于高精尖领域,还是以现状的主导产业为主;推进机制来看是主要进行逐级申报的,申报成功后由省发改委进行统一授牌;同时,管理办法也出台了一些具有含金量的优惠政策,在项目布局、资金政策、土地报批、税费减免、综合评价等方面给予优惠。
四、小结